资料图片:江青
资料图片:江青
一九八一年一月江青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江青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公安医院上吊自杀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收录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手稿等最多的文献集,共13册。其中,有关江青的批示、书信、电报或诗词很多。透过这些文稿,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过程。
而对江青态度的变化,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从建国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批评,也有支持,但无意让她在中国政治舞台中扮演某种角色
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江青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然而,江青并不满足于仅仅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她要在更大的程度上涉足政治。1950年1月1日,江青致电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要求到新区“看一看”。4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转江青:“一月一日来电悉。同意你到新区看一看,但须得少奇同志同意。如果他同意的话,则应以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的名义,由中央组织部写介绍信给新区党的组织。因此,还须和廖鲁言同志谈好,并得到他的同意。到新区后注意只收集材料,不发表意见,并须顾到不要给当地党政以较多的麻烦。”从这则电文中可以看出,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江青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四年之后对“游泳池问题”的处理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1954年,江青擅自提议给毛泽东修建游泳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无奈之下,江青于4月20日写信给毛泽东,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检讨。
当然,这一时期江青的某些行为也曾获得毛泽东的赞许和支持。1951年夏,江青参加了由文化部、《人民日报》社组织的武训历史调查团,并参与起草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该文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亲笔作了15处重要修改,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可以肯定,毛泽东对江青在建国后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批判运动中的作为是满意的。但是江青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拔重用。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批评减少,政治上的关心指导增多
1958年到1963年,是毛泽东对江青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涉及江青的内容陡然增多,这一时期涉及江青的文稿多达21篇。在所有21篇文稿中,有19篇是转给江青材料的批示。比如,1958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一本刊有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的《红旗》杂志封面上批示:“江青,陆定一的文章极好,必须看,至少看两遍”。
1961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改草案的指示》等两个文件上批示:“江青精读。两个好文件,可以为各级干部的学习材料。现在是一定要重新教育一切上中下干部的时候了。”
1963年9月26日,毛泽东将25日的《参考消息》批给江青,告诉她“第一版、第四版都要研究”,“只看不研究,毫无用处。并且要反复看几遍”。
从中可以看出,同建国初期相比,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江青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批评少了,关心指导多了。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有两条:一是江青职务的变更。1956年,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江青成为毛泽东的秘书,除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外,还负责收集和研究国际资料。二是党内高层在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成绩与问题的估计上出现分歧,客观上也给江青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政治上信任并倚重
从1964年至1969年九大召开,是毛泽东对江青信任、支持的5年。此时江青由幕后走到前台,在中国政坛迅速崛起。
江青在政坛上的崛起是从文艺领域开始的。在上世纪50年代,江青就担任“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但基本上是只挂衔不干事。进入60年代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1964年5月9日,林彪就部队文化艺术工作发表了一个谈话。6月4日,毛泽东在刊载这一谈话的《工作通讯》上批示:“江青阅。并于6月5日去找林彪同志谈一下,说我完全赞成他的意见,他的意见是很好的,并且很及时。”让江青去转达自己对林彪谈话的支持,这在客观上成了毛泽东鼓励江青由幕后走向前台的重要契机。仅仅过了十几天———6月23日,江青便在京戏现代戏观摩演出座谈会上发表了《谈京戏革命》的讲话。26日,毛泽东在江青讲话记录整理稿上批了5个字:“已阅,讲得好。”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从1964年8月到10月,他又连续四次将反映国内国际情况的材料转批给江青阅读。
在毛泽东酝酿发动“文革”过程中,江青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她拉开了“文革”的序幕。1965年初,江青跑到上海,与张春桥密谋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经过七八个月的精心准备,由姚文元执笔写成《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于同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从而拉开了“文革”的序幕。对姚文元的文章以及江青出面组织这篇文章,毛泽东是支持的。
1966年4月,江青又参与起草了“五·一六通知”。5月28日江青被任命为“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
“文革”爆发后,江青进一步得到毛泽东的信任、倚重。这一点,从他1966年7月8日写给江青那封著名的信中可见一斑。这封信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从篇幅看,它很长。《文稿》所收录的毛泽东致亲友或部下的信件一般都很短,往往是寥寥数语,至多二三百字。唯独致江青的这封信例外,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毛泽东对江青的信任。第二,从内容看,它涉及到林彪。当时,林彪正处在直线上升的时期,被视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接班人”。而在此信中,毛泽东却透露出了对林彪的不满,这本身就说明了毛泽东对她的特殊信任。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对江青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有其深刻的背景与原因。从思想认识上看,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以后毛泽东的思想观念日渐趋“左”,这使他同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产生了一系列分歧,而江青等人出于个人目的则投其所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认识表现出了与毛泽东的一致性。从策略上看,既然毛泽东认定党内已经出了修正主义,并形成了一个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这就必然要进行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而斗争,就需要力量。于是,江青一伙便成为这样的力量。
上世纪70年代:疏远和抑制
江青在“九大”进入政治局之后,个人野心日渐暴露。毛泽东对江青的态度也随之转变为疏远和抑制。
毛泽东对江青的疏远,首先表现在他批给江青的材料或帮她修改的文稿、讲话越来越少。另一表现是他越来越不愿意同江青见面,仅1974年毛泽东就两次拒绝与江青相见。1974年2月9日,毛泽东在江青的信上批示:“近日体温升高两度,是一场大病!一切人不见,现在恢复中,你有事应找政治局。”同时,批示有关部门限制江青的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批评江青。
毛泽东为什么一改“文革”初期的态度,对江青采取疏远和抑制的态度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毛泽东逐渐觉察出江青有政治野心。第二,毛泽东觉察到江青在“文革”中拉帮结伙,搞宗派,担心其将来“闹事”。
纵观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可以得出,江青在中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给党和国家乃至千家万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毛泽东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实事求是地理清毛泽东和江青的特殊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既有益于澄清是非,也有益于维护毛泽东的领袖形象。
一个曾看押江青的女兵讲述她和江青的故事
"20年前,共和国把神圣而特殊的使命交给了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于是,我们的人生从秦城真正开始……"
——摘自《秦城战友通讯录》
1978年4月17日18时,年轻漂亮的20岁女兵李红站在哨位上,她惊讶地发现,她和同样年轻的战友们看管的人犯仍然丰韵犹存。
22年后,已经42岁的李红,仍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江青的情景:一袭长袖的黑色布拉吉,优雅的背影,浓密的黑发,高傲的神情、白皙的脸庞……
2001年3月下旬,李红拿出尘封了22年的已经发黄的日记,开启封闭了20年的话匣子,叙述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道出了一个普通人眼中的江青,在燕山脚下的秦城监狱,等待共和国审判日子里的点滴历史。
“江青也是一个女人”
1978年3月22日,为了配合共和国空前的历史性审判,共和国第一支“武装警察干部大队” 在北京秦城监狱成立。这支特殊的队伍是由当时的汪东兴副主席提议,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于1977年7月15日批准建立的。这支300多人的队伍来自全国13 个省,经过了严格的政审、考察。李红,这位在河南长大的军人的女儿,穿上军装,于1978 年3月 14日到了秦城监狱,李红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当汽车往山沟开时,我越觉得不是滋味,唉!”
他们知道了自己的任务:接受共和国的神圣使命——看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要犯。 李红等22个女兵组成了独立分队,这些平均年龄19岁的姑娘们负责203监区“7604”的看管、提审、押送工作,防止犯人逃跑、行凶、自杀等事故的发生。
“7604”是江青的代号。
1978年4月17日,是独立分队接管后的第一班岗,李红和王广珍上哨了。
江青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我第一次上岗,很好奇,但是有军规,不敢说话。江青一见到我们是生面孔,眼睛直直地盯着我们,显得很惊讶又不可思议的样子。
当时的江青已经64岁了,但从我的眼光看,一个60多岁的人皮肤和身材保养这么好真是奇迹,我是女孩子也爱美呀!我看到江青穿了一身黑色的布拉吉、长袖,从背面看衬出她姣好的身材,腰板笔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很高傲。
江青习惯戴男式的带沿帽子,黑框眼镜,很高雅,在这方面,我不能诋毁她。
李红日记:下午6点到8点,我和王广珍上了第一班哨,心情紧张,过去从未干过这一行,何况又是面对如此一个“大人物”呢?”
李红说:江青其实也是一个女人,有女人纯粹的一面,我们之间开始熟悉。我开始从以往的记录中了解到江青的一些脾气。“04”(即江青)喜欢说话,更喜欢胡闹,不太好管……一不注意就攻击中央领导……(李红日记,1978年4月22日)
江青在女兵面前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尽管她时不时发着政治牢骚和不满,但女兵们从不接话,后来江青也注意到她们,毕竟是看押她的女兵,所以,即便是在聊天,也不再谈政治,只谈化妆、衣服等女人关心的话题。
在一次上岗时,江青和蔼地对李红说,你的面部轮廓清晰,拍侧面照片很好看。“我当时心里很高兴,江青毕竟是搞艺术出身,当过演员,眼光应该不错。”不久之后,李红去北大照相馆拍了一张侧面照,在一次值班时,她偷偷地拿给江青看,江青说:“多漂亮啊,轮廓多清晰,中国人面部的轮廓不清晰。”这张李红喜欢的照片她一直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
江青在秦城监狱里,过着简单寂静的生活,她的监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一个只有马桶和一个面盆的卫生间;床就是放在地上的木板,像日本的“榻榻米”,有褥子、被子等。
江青给李红起了个外号叫“黑大个”,一个来自山东的女兵江霞被称为“白大个”,在江青接受审判时,就是这一黑一白将其押送到北京正义路一号公安部的。
江霞原名“江青厦”,看押江青之后,在李红的建议下,改了。
江青的生活
尽管李红慢慢地适应了看管“大人物”的工作,但是也越来越觉得工作的枯燥无味。同时,独立分队又接受了看管其它监区林彪集团要犯的任务,李红又接受了看管201监区的任务,更忙了。
江青仍然在固有规律的生活中打发光阴。在每天9—10时的放风时间,江青、姚文元、张春桥、毛远新等人在不同时间里放风,江青总是从门口开始打太极拳,打到放风门口再回去,或者散步。在小小的风井里,江青到哪儿,李红她们就跟到哪儿。
江青吃的东西也都是专门订的。除了饭菜之外,还有水果、牛奶。但她有时要求吃粗粮。李回忆说,江青的身体不是太好,由于便秘,她每天呆在卫生间的时间稍长一些。
李红说:“江青有时像个孩子,有依赖心理,可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养成的吧。”李红说,江青大便干燥,就吃香蕉通便,但是她刚吃下不久,就问李红怎么还不拉啊?”李红打趣说: “你又不是直肠子,怎么能说拉就拉?”
江青更多的用看书来打发时间,她的监舍里,有有线广播、有《毛泽东选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据南方周末消息,她经常看的书就是《毛泽东选集》,看后夹一纸条,第二天再接着看。
李红说,江青在监狱里,仍然没有忘记她的专业和喜好,她经常在屋子里唱京戏,边唱边表演,尽管隔着门听不清楚唱什么,但通过观察孔可以看到她的一举一动,有板有眼,“真是一个内行!”
看押江青的期间,年轻的李红仍然憋不住问了江青几个问题,李红有次问江青:“听社会上流传说,周恩来总理的胳膊断了,是你把他从马上推下来摔的吗?”
江青断然说:“我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胆量。”江青认为周很有风度。
在看押江青之前,李红她们专门去了一趟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当时李红激动得哭了,写了一篇长长的感想,带着对主席的好奇,李红问江青,主席有多高,江青说1米82。
江青在秦城监狱,除了专案组的提审之外,惟一能够日日相伴的就是这些青春年少的女兵们。在审判前,没有一个亲人去看她。即便有看她的人也只能通过观察孔,时传祥的夫人、江青的上海保姆都只能这样。
江青觉得闷的时候也要求出来走走,监区周围有菜地,她的要求有时也得到满足,让她到菜地转转。在李红的印象中,江青只有几套衣服,并且全是黑色的:布拉吉,男式中山装,帽子,裤子,鞋。
江青用的碗是塑料的,没有筷子,只有塑料的勺子;没有牙膏,只有牙粉。“这是为了防止她出意外。”李红说。
李红和江青的冲突事件
现在的李红是一个性格坦率得惊人的人,可以让人感觉到她的透明和可爱。李红说:22 年前我也如此,脾气没有改。
在秦城监狱日子里,李红被冠以“刺儿头”的雅称,就是因为李红倔强不服输的劲头,使她和江青之间发生了一次让秦城监狱“震撼”的冲突事件。
李红日记:XXX要走了,他对我说:“我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我是不愿意离开你们这些战士,我担心你们的青春是否毁在这秦城了。你们要好好学习……”(1978年6月12日)
李红日记:“上午和亓玉梅到203(作者注:江青监舍),中央专案组要提审“04”,向 04 (注:江青)宣读中央文件,对她的问题作了准确的结论,我们执行押解任务。该犯态度极为反动,大吵大闹,表示对中央的决定不满,那也无际(济)于事。”(1978年6月16日)
李红日记:“……刚接受任务时,信心还比较大,不管是监视犯人和记录都比较认真,可是时间长了,天天如此,一站两个小时,我认为浪费时间,浪费青春,大材小用,我们20多个青年人让这么个犯人困在这秦城,真是有点屈材(才)。过去还觉得挺光荣,现在觉得低人一等,简止 (直)快成了犯人的服务员了……”
时间过得很快,李红说。一转眼陪伴江青已经将近两年了。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决定,国家主席刘少奇得以平反,软禁在201监区、被李红称为“气质高雅迷人”的王光美,从女兵的视野里消失,走出秦城,获得了自由。
江青从广播里知道了这件事。李红说:有一天,全国下半旗、停止一切文艺活动,悼念刘少奇主席,但203的江青不知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在监舍大唱京剧,并一边笔划着表演,哨兵们通过观察孔观察到之后,还作了交岗记录。
这起冲突事件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在一次放风时,由于时间差没有打好,江青看到了在同一个监区的毛远新,而江青原来并不知道毛远新也被关起来了。
中午的时候,监管人员给江青送饭来了,李红看到江青正在因为饭菜发泄着不满。江青在使劲儿地敲门,李红就来开门了(按照秦城的规定,犯人有事一律叫报告,但是江青从来不喊报告,有事就敲门)。
李红:“什么事?”
江青:“饭送晚了,是凉的。”江青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到了刘少奇主席的平反上了,表现了极大的不满意,开始吵闹。李红说,饭菜可以热,可以换。江青依然不依不饶。
江青抱怨说:“主席尸骨未寒,还把他惟一的亲人关起来(指毛远新),这是对主席的不恭。”还说:“把主席夫人关起来了,不把我当人看,我有什么错?”
李红说,我实在没有办法,怎么劝都不行,门又不能强行关上,闹了近一个小时,当江青一说上面这句话后,李红一急说:“你是主席的第几夫人?第一夫人是杨开慧!”
李红解释说她喜欢杨开慧,是因为杨开慧爱穿白色的学生装,而李红也是酷爱白色衣服的,而江青却从上到下都是黑的。“也许我幼稚,我认为江青是对着干的。”
江青闻听此言大怒,就用一句上海话骂了一句李红:“你个小瘪三!”
李红当即回敬了一句。
江青大怒,将一口唾沫吐了李红的脸上。
李红说,当时我很冲动,觉得受了侮辱,想伸手打她,但被同哨的战友拉住了。后来传言说我打了江青一耳光是不确切的。
李红说,后来监管人员赶来了,强行把门关上了。江青很恼火,气得她在屋子里差点撞脸盆。当时各方面都在为特别法庭审判做准备,绝对不能出差错,听到动静后,我们立即打开门,制止了江青的行为。
“江青很恼火,坚决要求把我调走。”李红说。
此事惊动了公安部,公安部领导接到汇报后,赶到秦城与李红谈话。领导首先表扬李红坚持正义的态度,但是方法不对。当晚,独立分队开队会时,战友把一颗糖塞进李红嘴里,塞着李红的嘴:“李红,会上千万不要说话,上级怎么批评都行!”
会上领导要批评李红,说她没有负起责任,精力不集中,监控不严,爱说话。李红终于憋不住了,把糖吐出来,开始辩解。李红说,第一是“04”的饭菜凉,第二是“04”心里有气,第三是管教干部没有听“04”饭凉的意见,等等,坚持认为自己在哨位上尽职尽责。
事实上,秦城监狱和主管武警干部大队的上级并没有怎么和李红过不去。
关于李红和江青发生“冲突事件”还有一个“版本”,但是李红说:“这个版本有些出入”。
2000年12月7日,《党史博览》杂志刊载了由汪文凤(即《天安门诗抄》作者“童怀周” 之一)口述,王凡、刘东平整理的文章《隔离审查期间的“四人帮”主要成员》,文章写道:
说到女警战士,我们发现江青最记狠的就是属李红了。她几次向我们提出要把李红从她身边调开。原因是李红威胁、谩骂过她。
我们经过调查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有一天,江青对李红说:“搞修正主义,主要是你们上头的人搞的。至于你们下面的,是个执行的问题,我对你们并没有意见。”继而她就开始诬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央领导,说某某某“搞了天安门反革命事件,那还不是修正主义吗?”
李红当即对她进行了反驳,并对江青说:“对现在首要的是老实交代罪行,好好改造自己。”江青被激怒了:“我看你是个参加天安门事件的小反革命分子。”李红哪吃这一套,反斥江青:“你是流氓、叛徒、坏东西。”
这下把江青气急了,扑上来就要抓扯。李红也不示弱,顺手拿起一把大扫帚,喝道: “你敢再胡闹,我就把你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江青被李红横眉立目的样子震慑住了,忙改口说:“好了好了,我刚才是跟你说着玩的,我们有意见分歧,但还是好同志。”
从那以后,江青再没和李红直接冲突,但背后反复向管理部门要求不要李红当值,说李红来她就不放风、不吃饭,但管理部门没理她那一套。当然,她也没因此而放弃吃饭、放风。可得着机会,她便重提调开李红的事,我们也没有答应她。
(李红在2001年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监舍里没有扫帚,我也没有说那些大义凛然的话。)
第二天,江青监舍的一幕,让李红感到吃惊和意外。
当天李红是8:00—10:00值班,江青敲门,李红去开门。李红看见江青端盆热水,拿着毛巾、香皂站在门口,对李红说:“对不起,昨天太激动了,对你态度不好,洗把脸吧!”她用这种方式向李道歉。
李红回忆说:“当时我想,作为一个年长的、而且有特别身份的人对一个20多岁的人道歉,也不容易,我原谅了她,她毕竟是个老人。”
最后的押解
1980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了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查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检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 1980 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检查院特别检察厅向10名主犯送达了起诉书。
李红说,江青是在秦城监狱接到起诉书的,是我和江霞一起押解的,怎么走,谁先谁后,训练了将近半个月。在镜头上,那个在江青前面女兵的大特写就是我。有一次我在长城游玩时,忽然觉得有人给我拍照,我非常警觉,我穿着军装啊。就把人家的胶卷抽出来曝光了,后来才知道人家已经盯着我了,是个日本的记者。
审判前江青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压力很大,毕竟她是归我们“保护”着的。
李红回忆说,为了防止在最后的关头出意外,有一天,李红和战友带江青出去洗澡,在此期间,有关技术部门在江青的监舍安装了闭路电视探头,以便随时观察江青的一举一动。
江青特殊的地位和处境,已使她的生活空间没有隐私可言。
但当这一切完成,李红等押江青回监舍时,敏感的江青迅速地向监舍看了一遍。她说: “墙上怎么有个黑点,是不是苍蝇?”李红说“可能是个脏东西”,借此解除了江青的疑虑。
1980年11月19日23:30
上级指令,押解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离开秦城监狱。独立分队的“黑大个”李红和 “白大个”江霞担当了此次押解江青的任务。她们护着江青登上了一辆三排坐的吉姆车。
车内,中间一排座已被拆掉,司机与后面之间被一白布帘隔开,江青、李红、江霞坐在后排,江青坐中间,她的面前放了一个痰盂。
李红说,江青内分泌紊乱,汗腺失调,说出汗就是一身汗;再加上江青告诉过她,生李讷时落下了一个毛病,说小便就小便,所以她们的车就做了这样的处理。李红说,后来人们说江青在法庭上害怕得流汗什么的,其实不是,她有病。
江青从秦城出来到正义路一号的公安部礼堂,一路上一句话也没有说,表情很严肃,不紧张。李红说:一排长龙,几十辆汽车……
11月20日开庭时,在礼堂的侧门,李红等人把江青交接给了法警,是两个从天津调来的女警。
李红说,审判时她没有进去,据说江青扭头一看不是李红和江霞,有点生气。审判前,江青对李红说:“到时候我要求你们俩跟着我。”但是她不懂程序。
李红说,休庭时,她们在侧门解押江青。江青看到李红和江霞后,眼泪在打转,说: “你们俩为什么不跟着我?”
以后的事,成为世界公开的事情。
女兵李红
1980年12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长江华宣判:江青……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尘埃落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武装警察干部大队”的使命即将结束。巧合的是,李红被安排监管江青监舍的最后一班岗——下午2:00—4:00
撤离时,江青把我们送到了她只能达到的门口。北京卫戍区的男兵正在准备接岗。
江青哭了。江青说:“再见了,真不舍得你们走……”
李红和她的战友们从此将江青放进了自己的历史,将秦城的经历放进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生命历程中。
1981年6月,李红离开秦城监狱,调回河南武警总队教导队。
1991年6月3日,李红在秦城工作的战友来到河南,李红问起江青,战友说,她好好的,在秦城监狱豆腐房改建的地方住着呢。
1991年6月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说,江青自杀。
江青自杀的时间是1991年5月14日。
美国作家R.特里尔的《江青全传》中写到:
3点30分,一名护士进来,发现她已经吊在浴盆的上方,其他的医生和护士匆忙赶来,但已经太晚了。这位集演员、政治家、文艺女皇和毛泽东妻子于一身的“白骨精”,在她77岁的时候死去了……
李红说,她听到这个消息久久没有说话。
李红曾在1978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到:
今天看了香港电影《画皮》,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鬼用美丽的面纱盖住了那丑恶的心灵……
这个影片对于我们批判“四人帮”很有教育意义,它从侧面告诉了人们,对于任何一个人,都要从内心认识他……
现在的李红在河南省女子监狱看管着那些来自底层的连名字也记不住的女犯,心态已经平和的李红仍然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共和国赋予的使命”。
李红说,22年前的经历告诉我,不管我面对的是谁,是干什么的,做过什么,我一定尽到自己的职责。
李红说,我讲述了我和江青的故事,但是我不想拿政治和斗争的镜子去观照我眼中的历史。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是一个女人……
以上内容,转自互联网
“样板戏”的评价
2006年05月24日 好教好学
|
|
|
|
“京剧现代戏”的文化语境――时代背景 所谓文化语境,就是一种文化产生的语言环境。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就是指文革的时代背景。 ①时代政治背景的影响――开始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构想。毛泽东对旧戏改革特别关注,因为戏剧(包括戏曲)是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文艺形式,人民文艺中的戏剧舞台,其中心由人民占领。 ②通过毛泽东等人的大力推动,形成激进主义文艺思想。形成了“三结合”的文艺创作写作方式( “三结合”,即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文艺导向鼓吹写13年(1949-1964),搞现代京剧汇演。“二革”创作方法的提出。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③激进主义文艺思想形成的原因 ⑴这与对错误估计当时国内、国际阶级斗争状况有关。 ⑵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相对独立性。 ⑶有题材决定论倾向。 ⑷柯庆施、康生、江青等人的热烈响应。(二)江青影响“样板戏”的具体表现 “样板戏”是经过江青认定和篡改及主持创作的一些“京戏现代戏”。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将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 ①反映民主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作品,必须突出毛泽东以武装斗争为主的军事路线。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沙家浜》,中心人物由阿庆嫂改为郭建光。 ②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生活的戏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组织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由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为京剧《海港》;由话剧《龙江颂》改编为京剧《龙江颂》: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人民外部矛盾。 ③从观念出发,把英雄人物塑造成“高大全式”的人物。再如对《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塑造:为将李玉和塑造成中心人物,改变原作李玉和一家三代平分秋色的状况,大力给李玉和扩戏。 ④依照“三突出”模式安排人物关系,以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占据舞台的中心,居于斗争的主动地位。 ⑤从反对所谓人性论出发,砍掉表现人情、人性的情节;为了强化阶级对立,砍掉某些正面人物所谓软弱的情节。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都没有家务事、儿女情、爱情,人物成了阶级的符号。(三)专业工作者和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 ①剧场效果直接决定着戏剧的命运。江青曾提出《白毛女》中应让喜儿、大婶和黄府的四个丫头一起上山,以显示阶级反抗的广泛性。试了一下效果不好,只得恢复原状。 ②共谋关系与复杂性。包含了传统的中国戏剧京剧和来自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等现代艺术。不同的主创人员会和自己心目中的观众形成共谋关系,因此江青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图贯彻到底。 ③样板戏在样板化前已形成了基本的艺术格局(并不是江青独创)。 如《沙家浜》中“智斗”有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栾平的戏。 ④两套语言,即斗争哲学话语和道德理想话语并置。 如《红灯记》中“赴宴斗鸠山”一场,象征正邪两种力量的抗争,体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智取威虎山》中“夹皮沟遭劫”,以恶欺弱引起观众憎恨的情感。《龙江颂》中黄国忠的破坏败露。《海港》体现国际主义。三、“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①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 ②在艺术上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写实与虚拟相结合。京剧是虚拟艺术,而“京剧样板戏”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智取威虎山》中的“马舞”,《沙家浜》中的“奔袭”。 2)打破传统的主演制,以剧情和塑造人物为主。无论什么流派的演员,无论其地位的高低,都要服从剧本的需要,按规定的人物的性格去演、去唱。剧本成了核心,人物塑造成了核心。观众即看戏又看“角儿”。 3)音乐创新。土洋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1)扩大音乐的功能。《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音乐。(2)声乐方面,依据人物性格、环境不同创作。《红灯记》中“我家的表叔”。《沙家浜》“斗智”中三个人物的唱段。 4)念白的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如《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唱段。 三、☆分类别、分层次课堂练习 (教师提供答案后,学生互评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 A卷为必做题(见网上练习基础级) B卷为选做题 (见网上练习提高级)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及网上讨论 ●小组讨论题:第一组:1.样板戏作为一种极端的戏剧样式和文艺思潮,它与无产阶级政治、文学有怎样的联系?2.样板戏对我国戏剧的发展与戏剧艺术的审美心理产生哪些效应?如何评价样板戏?第二组:3.样板戏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样板戏的产生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4.阿庆嫂与胡传奎、刁德一之间的“智斗”,主要内容是什么?精彩之处在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经久不衰?第三组:5.《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将主要人物由阿庆嫂改为了郭建光,这是为什么?改后的效果怎样?6.有人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因此,应该把江青的介入与与京剧现代戏区别开来。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既有道理,又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第四组:7.江青在《沙家浜》等样板戏样板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有多大?8.“样板戏”在“文革”后随着江青一伙的垮台受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重新与观众见面时,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这是为什么? |